“活力老人”和高龄老人结成“养老搭子”的默契——看!窗边盛开的长寿花
发表时间::2025-03-20 16:11:00来源:济南文明网

一盆长寿花传递老人平安信号。

公益服务送到楼院里。

  ●拍摄时间:3月17日

  ●拍摄地点:解放路街道后坡街社区

  ●拍摄内容:“互助养老”新模式“活力老人”上门高龄老人不孤单

  每周都有一天,72岁的李开建会穿上志愿者马甲,到牟成玉家里陪她聊聊天。牟成玉住在4楼,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上下楼对已经用上拐杖的老人来说并不轻松,牟成玉现在几乎不出门。

  牟成玉说,自己现在还能做做饭、收拾家务,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清静。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牟成玉就聊起了社区和志愿者对自己的关心,“大家都对我可好了,经常给我送东西,端午节送粽子、元宵节送汤圆、过年送米面。怕我冬天看电视腿脚冷,专门给我买了毛巾被。”

  2024年8月,社区又送来了一盆长寿花,鲜艳的花朵给老人的生活添了一抹亮色,也让李开建来到了她身边。“我们社区把60岁到70岁的老年人叫作‘活力老人’。我现在身体非常好,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超龄’一点也不要紧!”李开建乐呵呵地说,她和其他十几名“活力老人”组成了一个志愿者队伍,跟社区里的独居、孤寡老人一对一“结对子”。

  “刚开始我上门的时候,牟老不愿意开门,或者必须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才开门,感觉她心里还是有些防备,交流的时候也不愿意打开心扉。”随着李开建每周上门一次成了规律,牟成玉认下了这个“养老搭子”。当记者问起李开建上门会做些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聊天。“不仅是我服务的老人,我们这个队伍里其他‘活力老人’也是这么反馈的,老人们不让我们动手帮忙干活、收拾家务,就拉着我们聊天,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是精神上的满足。”李开建说。

  除了上门陪伴独居、孤寡老人,“活力老人”们还会每天早晨都在社区里“巡逻”,结伴到老人们楼前,看看窗帘有没有打开、长寿花有没有放在窗边,默契地完成无声的交流。这支“活力老人”志愿者队伍也有了一个生动的名字——“晨曦信号”守护队伍。

  服务送进楼院 “子女远,社区近”

  自“晨曦信号”守护计划开启以来,后坡街社区现在已有16对老年人成功进行结对帮扶。如果低龄老人发现高龄老人的异常状况,可以马上向社区反映。社区也在高龄老人家中安装了“幸福家园”智慧助老一键呼叫系统,以便及时提供帮助。

  70岁的“活力老人”李元禧说,自己帮助的那位老大哥,从前整日不开窗帘,一个人闷在家里,现在拉开窗帘、摆放长寿花已经成了习惯。“别看只是一点变化,他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话也变多了。”李元禧告诉记者,她总在帮助高龄老人的时候想到自己也会有腿脚不便、闷在家里的一天,那种滋味肯定不好受,现在自己加入志愿者队伍,既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快乐、实现价值,也是盼着社区的养老服务长久地运行下去,将来自己也能受益。

  “我们社区是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占比很高。”后坡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少萍介绍,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85名,占总人口的22.92%,养老工作一向是社区的工作难点。“晨曦信号”守护计划是社区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依托社区基金、社工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成立的公益项目,今年还升级到了“2.0版本”,“我们让专业社工发挥优势,通过‘五感’园艺疗法推动老人走出家门与大自然互动,引导老人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观察、修剪植物,从他们的回应中观察生理、心理上的需求。”

  采访当天,后坡街社区正在进行“银发暖阳市集”活动,这也是社区服务老年群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咨询、智能体验、义诊义剪、爱心义卖、文艺表演……开进楼院里的“公益大集”人气火爆,每个摊位前都有老年人在排队。“这是我们的第15次市集活动,社区链接到的与养老相关的商户、医院、公益组织都来参与,把服务直接送到老人的家门口。”孙少萍介绍。

  活动现场,75岁的居民李先生主动找到记者,用六个字总结了他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感受——“子女远,社区近。”

  老年友好社区创建中 养老服务更精细

  “我今天很好”“今天很开心”“没有异常”……

  线下,“晨曦信号”守护队伍每天观察老人家里的情况;线上,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们也有微信群,他们经常在群里“报平安”。孙少萍说,有些老人不会打字,就在群里发一个“对勾”。

  现在,后坡街社区正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我们辖区内有街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硬件条件有全面匹配。而且我们辖区有老年公寓、解放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小区里能够同时拥有这么多的养老设施,也是不常见的。”孙少萍介绍,接下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还要增设一处护理院,为社区的养老事业再添助力。

  “今年,‘晨曦信号’守护计划也有创新。”孙少萍告诉记者,这些“活力老人”平时都很健谈,但是如何让他们“会聊天”,社区下了很多功夫。比如,社区开设了“活力老人”赋能课堂,让他们学一些与高龄老人交流的技巧,帮助高龄老人打开心扉,“我们还给每位‘活力老人’建立成长档案,针对性赋能的同时提供积分奖励。现在有越来越多辖区老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

  在整体老旧小区多、老人占比高的解放路街道,后坡街社区面临的养老问题也是普遍问题。近年来,街道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晨曦信号”传递出的,也是养老服务更加精细、更加完善的信号。(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原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