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文化书院点亮社区精神文化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5-04-10 15:15:00来源:济南文明网

  文化书院是加强城乡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以满足辖区居民全生命周期多元多样精神文化需求为使命,依托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探索文化书院建设路径,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通过进一步整合阵地、人才、队伍、课程等优质文化资源,在街道、社区构建起多元服务、全龄覆盖、社企联动的文化教育综合体,打造居民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精神文化补给站”。

  舜耕街道:“文耕舜承”文化书院奏响文化社区和谐乐章

  推进文化资源共育,凝聚文化力量。“文耕舜承”文化书院以“1+3+N”文化体系为架构,即围绕1个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3种城市空间载体-街区、大院、楼宇,借助N类共建共享集群-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志愿者团队、文体队伍等,创设文化资源库,相继开放“乐和大院”、芳华剧场、孔子学堂、“新六艺”活动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等多个功能阵地,为文化书院的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社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搭建多元文化阵地,构筑精神家园。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历史博物馆、文化艺术馆、阅读趣享馆、中医养生馆四大特色场馆构筑起“文化+科技+生活”融合的多元文化生态空间,开设讲座与鉴赏活动、摄影公益课程、木偶剧、健身养生运动等特色活动,形成覆盖全年龄段,融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不断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效能。

  绘制舜耕文化地图,探寻文化脉络。精心绘制涵盖从济南人防初心长廊到卧虎山战争遗迹的红色路线,从千佛山上的“历山溯源”到东方之珠黄花梨馆的绿色传统文化路线,藤编、拓印、泥板画等多种体验项目的文化体验基地等32处点位的“文耕舜承”文化地图,同时提供“历史文化探寻之旅”“民俗风情体验之旅”等定制化路线,引导人们深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打造特色文化项目,激发文化活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和合共生”“孝德善治”“乐和·家”文化项目,打造孔子学堂、文明实践广场、乐和大院、乐和廉廊、乐和会客厅等阵地,实行一名文化带头人+一名专业社工+X名志愿者的“1+1+x”赋能计划,创立彩虹合唱团、和合书画院、历阳湖合唱团、摄影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200余场,形成了共治共享共生的文化新格局。

  舜玉路街道:“文润舜玉”破圈聚能,绘就民生服务美好“院”景

  “空间活化”构建文化磁场。先后提升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和福满舜园文化产业园区,设置廉心书屋、科普馆、舞蹈室等9大特色功能室,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技能培训、国学讲堂等,使社区书院成为亲子阅读学习、涵育良好家风、促进睦邻和谐的多元文化空间。

  “雅俗共赏”滋养文化生态。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街道文化书院坚持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挖掘文艺骨干和“社区达人”,组建培育了戏曲、舞蹈等文化团队十余支;创新“文化合伙人”机制,对接省青少年宫、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区科协,将仙踪影院、少儿编程、花艺花道等精品课程送进社区,实现了文化书院工作由街道“独唱”变为群众“合唱”。

  “全龄服务”定制文化供给。精准对接“银发族”“上班族”“上学族”不同需求,开发“全生命周期”课程图谱,“银龄学堂”开设智能手机、反诈剪纸等适老化课程,“青苗课堂”推出课后托管+非遗体验组合服务,“社区夜校”为年轻人定制瑜伽塑形、短视频制作等时尚课程,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和就业人员定期举办的柳编、面点技能培训,已累计服务覆盖上万人次。

  “造血反哺”催生文化新景。在舜园、舜玉社区启动试点领办社区企业,布局传统手工艺、直播带货等9类特色业态,植入神墨教育母爱书院、阳光大姐家政服务等多个品牌,通过“公益+市场”模式,拿出部分收益反哺社区基金,为文化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王官庄街道:以“诚”为核,打造“诚品乐家”文化书院新范式

  以“诚”为意,健全文化治理体系。打造“1+4+N”文化书院服务矩阵,以“诚品乐家”文化品牌为核心,升级完善宣讲室、舞蹈坊、翰墨轩、书香阁4大功能空间;推行“社企校居”四方联动模式,设立“诚品公益基金”,精细化培育“诚品乐家阅读会”“诚品反诈宣传团”等多个公益文化服务项目,构建起普惠多元、可持续性的文化书院服务体系。

  以“诚”融合,厚植书院文化底蕴。打造“诚品传承”“诚品聚焦”“诚品文体”“诚品反诈”四大课程群,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反诈科普等特色课程,社区文化氛围愈渐浓厚。开设“诚品国学讲堂”,与育贤第四小学等驻地学校共建国学教育基地,培育“国学小使者”20余名,实现“课堂延伸进社区、文化反哺入校园”的良性互动。

  以“诚”为心,营造老龄友好文化氛围。精准锚定辖区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这一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诚”文化“孝善”内核,引入专业化心理咨询,策划银发金婚情、老年茶话会等特色活动,采取“银龄互助”新模式,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全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社区氛围,帮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得。

  大观园街道:“人文大观”文化书院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硬支撑”

  建“活”文化阵地,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商埠红色历史文化,建设商埠云讲堂、小巷博物馆、空中课堂等功能室,形成有声有色、有亮点、有品牌、有活力的商埠文化阵地。

  育“强”文化队伍,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充分吸纳各领域文化骨干,打造层次丰富、覆盖广泛、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队伍,如“银龄合唱团”“梅香盛韵”京剧队、“商埠模特队”“商埠柔力球队”等;联合山东老年大学、济南市阅读协会、小广寒电影博物馆共同推出“银发书画课堂”“致敬经典公益讲堂”“商埠研学”等系列活动,开设“万家手造 非遗传承”系列活动。

  做“优”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精准对接“老中青”等不同群体需求,定制“0—6岁成长计划”“银铃书法班”“暖心小屋”等文化菜单,形成“银龄课堂-青年学堂-童趣托管”阶梯式服务体系。先后开展普法宣传、爱心集市、手作体验、公益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百余场,国画书法培训、手机摄影课、围棋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应有尽有,辐射群众近3000人,为辖区全龄段居民提供“充电”好去处。

责任编辑:原 征